繼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后,“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正在呼之欲出
李強認為,物聯網作為全新的連接方式,其千億級別的連接量必定催生新一代的巨無霸企業;物聯網發展不論在哪個領域率先“引爆”,都一定會帶有鮮明的地域標識和印記;物聯網的大規模應用必定和新一輪科技與產業變革相伴隨,使跨界融合成為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
一個標志性的事件是,上個月底江蘇無錫市的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量已首次超過手機用戶數量,其背后正在悄然孕育著一個巨大的物聯網市場。各大科技巨頭在連接網絡、操作系統等關鍵領域紛紛搶灘布局,各地政府也在紛紛搶占物聯網發展的先機。
同時,物聯網也成為不少國家搶占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中國物聯網市場已近萬億,并已初步建成涵蓋傳感芯片、網絡、軟件、應用服務在內的物聯網產業體系,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區等四大區域的集聚發展的空間布局。具備人才、市場、新技術應用優勢的中國有望在這一新賽道中實現新的“領跑”。
寧夏銀川的一個奶牛場中,5萬頭奶牛在脖子上安裝著可穿戴設備,這一由華為提供的特殊傳感器,可以測量奶牛的體溫和脈搏數據進而準確預測奶牛的發情期。
“生小奶牛是一筆重要的收入,假如奶牛錯過了的受孕期,不但影響產犢,奶牛在發情期吃的多產奶少,而根據計算好的發情期及時安排受孕可以為奶農帶來2500元的收入增長?!比A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將此稱為“牛聯網”。
這只是萬物互聯時代發軔背景下的一個并不復雜的縮影。在上述峰會上,21世紀經濟報道從徐文偉處獲悉,華為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產生1000億的連接,這意味著人與人、人與物和物與物全連接的智能社會正在撲面而來。
“作為全新的連接方式,物聯網千億級的連接量必定催生新一代的巨無霸企業?!边@也是李強在峰會上關于物聯網的第一個判斷。
李強表示,縱觀人類社會信息化的歷程,每一次連接方式的改變,都會催生出一批巨無霸型的企業:在數十億連接量的語音網時代,產生了AT﹠T這樣的百億美元規模的公司;在數百億連接量的PC/移動互聯網時代,產生了像IBM、微軟、Google、BAT這樣的千億美元級的企業。
“而物聯網將實現千億量的連接,這可是一個極具想象力的市場,也一定會誕生出新一代的巨無霸企業?!崩顝姺Q。
據Gartner預計,到2021年,全球聯網設備將達到280億,其中160億與物聯網相關。而中國電科集團董事長熊群力則預計,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量就可能達到500億,這將為全球提供無處不在、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物聯服務及應用。
峰會上,21世紀經濟報道從工信部副部長羅文處獲得的數據是,2016年全球具備聯網及感測功能的物聯網市場規模為700億美元,同比增長21%,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有望超過千億美元。
物聯網正在快速地滲透到各個領域:越來越多的設備、車輛、終端等納入到信息網絡之中,使人類加速邁向萬物互聯、泛在感知的時代。泛在連接一方面使得網絡獲得更加多樣化、更海量的數據,同時也使得機器或者是整個網絡信息系統獲得更強的學習和認知能力,這打開了對未來的無限想象空間。